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 > 外科

杆菌性上皮样血管瘤病

已回复
性别:男 年龄:47岁

病情描述:

杆菌性上皮样血管瘤病是怎么引起的?有哪些临床表现?有哪些病发症?怎么预防及护理?请介绍下,谢谢!

王盛
王盛 职称:主治医师
新疆自治区胸科医院 胸外科
向他提问已帮助用户:75        评价:0

问题分析:杆菌性上皮样血管瘤病亦称杆菌性血骨病或上皮样血管瘤病.多数发生于HIV感染过程中,但也可发生于接受化疗的肿瘤患者、器官移植者,极少发生于正常人。大多数病例为男性,可能与男性感染HIV者较多相关。20%病例近期有猫抓史,皮肤损害是本病最常见的症状,亦可累及肝、脾、肺、支气管黏膜、胸膜、胃肠道黏膜、骨髓、口腔黏膜、结膜等器官。皮肤损害可分真皮型及皮下型。真皮型损害为红色或暗红色针尖大小丘疹,后逐渐增大成半球形、尖顶形或有蒂的结节,呈象皮样硬度。晚期可表现为溃疡及浆液性渗出。数目可由单个、多个到成百上千不等。可发生于全身任何部位。面部或手部的单个皮损可类似于化脓性肉芽肿。消退后,留有轻度色素沉着和硬结,体积较大的损害愈后可出现皮肤萎缩。一般无自觉症状。皮下型为直径数厘米的斑块,常类似蜂窝织炎。常见皮损下方的骨受累,可先于皮损,骨损害主要发生于肢体远端,常伴疼痛。X线可发现为边界清楚的溶骨性损害,或为边缘不清伴有明显皮质破坏,弥漫性皮损常伴有骨膜反应。播散性多脏器感染常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、体重下降等,个别病例可发生败血症样综合征、菌血症等。肝脏受累表现为紫癜性肝炎,可出现胃肠道症状、肝大、血清转氨酶及碱性磷酸酶升高等症状。肝活检可见肝内有许多充满血液的囊肿,损害内为黏液样基质及成团的颗粒状紫色物质,Warthin-Starry染色及电镜观察证实颗粒状物质为细菌,与皮损中细菌为同一种菌。

2014-07-24
田子强
田子强 职称:主任医师
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胸外科
向他提问已帮助用户:72        评价:0

问题分析:用药治疗 红霉素治疗多数病例有效,每次0.5g,每天4次,疗程至少持续4周。此外,多西环素、庆大霉素及抗结核药物等也有一定的疗效。饮食保健 血管瘤患者要注意补充营养,一般没什么特殊禁忌,但应食用价值高易消化的食品,如瘦肉、鱼、鸡蛋、水果和种种蔬菜等。

2014-07-24
相关疾病
推荐医院
知名专家
  • 孟凡强副主任医师
    外科,普通外科
    中日友好医院
  • 裴东坡主任医师
    外科,普通外科
    中日友好医院
  • 贺建业主任医师
    外科,普通外科
    安贞医院
  • 陈杰主任医师
    外科,普通外科
    北京朝阳医院
免费向万名专家医生提问
无需注册,10分钟内回答
杆菌性上皮样血管瘤病
采纳感言
对该回答的感言:
评价
*满意度:
*评论内容:
内容不少于20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