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采访)是不是说我们输液会比吃药好得快? 这个问题问得也是太好了。我觉得输液的问题,在我们国家是存在滥用的情况,这个滥用的情况跟抗生素的滥用是相伴随的。因为很多不该用抗生素的疾病,医生也用,为了求快就静脉给。 输液这个剂型是一个好的剂型,在急救的时候,病情很危重,需要很快地抢救,肯定静脉给是最快的。 另外还有一个就是病人昏迷了,或者是吞咽有困难,他根本吃不下去药,必须得给他输液。 还有一个肿瘤病人,化疗的,很多化疗药是通过静脉给的。所以这个剂型是用在这方面的。 但是我们老百姓现在存在一个,动不动的就去吊瓶、输液、打点滴。我下去检查的时候经常碰见,尤其基层特别严重,就是一个几十平米的输液室里头,设备都挺好,椅子都挺漂亮,硬件挺好的,但是一看坐这一屋子输液的,一个一个问,很多是不该输的。 比如说一个小伙子,我说你为什么输液?他说我嗓子有点疼,我说你嗓子有点疼,感冒了,吃点感冒药不就行了吗?那不行,我们家还有老有小呢,我怕传染给我妈妈,怕传给我孩子,我一会输完液还上班去呢。这样的人需要输液吗?根本不需要。 还有一个小伙子在输液,我说你为什么输液?他说我肋骨骨折,我说肋骨骨折是无菌的,你输什么抗生素?我说我肋骨三根骨折,我还上班。别说输液,我连止疼药都没用,这个不用输液的。 所以滥用输液的现象现在仍然存在,尤其基层更严重。 (采访)我们一般说需要输液的时候,都是情况比较危急或没有办法口服,这个时候我们才选择输液。但是现在绝大多数像有的朋友为了说,我赶紧好一点,我不要那么难受了,快点好,快点去上班,不传染给家人,他也会选择去输液。 但是输液除了它好的方面,它有很多的危险。 有的人把输液叫一个微型的手术,为什么?因为它是刺破你的血管,把药输进去的,这本身就有风险。 一个是输液可能有污染,尤其是瓶装输液,在运输过程中,撞击的时候会有一个微型的裂痕,但是发现不了,里头长霉了,检查出来,可以拿出来,如果没长霉,细菌输进去就会有菌血症的问题。 还有一个即使没有活的细菌,在生产过程中,混进去几个细菌,在高压消毒的时候它死掉了,但是它死掉的尸体会引起热原反应。热原反应就是什么意思?输液以后,输进50多毫升,突然病人发抖,发冷,体温升到39度多,甚至于吐。在医院的话,马上护士会把输液管给拔掉,她想到可能是输液反应,所以这个本身也是一个风险。 还有如果患者对这个药过敏,液体输进去很难再出来,不像口服的,我下一片不吃了,这个液体在血液里头,想叫它出来是很难的。 还有一个就是输液怎么操作,怎么在超净的条件下,它也会有极小的微粒混入,用肉眼可能见不到,看不清。药典它有规定,比如说多少微米以下的,不超过几个,毕竟还是有。如果长期大量输液,这些微粒会在身体里出不去的,它会走到哪个地方,就堵上了哪个地方的毛细血管。输多了,时间长了的话,会在肺里头形成肉芽肿,肉芽肿是可以发展成癌的,所以这种风险更大,但这个一般好像都不太注意,所以我们能不输液就不输液。 举个例子,跟白求恩一代的一个印度的医生叫柯棣华,他儿子出生三个月的时候,他去世了,因为他妈妈是中国的一个护士。当时周总理特别的关照这个孩子,因为他是中印结晶。 1961年保送第四军医大学,七年念完了,结果拉肚子,去急诊室输液,一个不负责任的护士,输的液里就是有霉团,但是护士没看见,然后输到半个小时的时候,他发冷、发抖,迅速引起败血症。 报告周总理后,周总理说不惜一切代价抢救这个孩子,学生们都排着队去给他输血,浑身换了三遍血也没抢救过来,最后还是牺牲了。非常优秀的一个学生,没有实现他的愿望,战争年代都没有发生意外,可是在用药过程中要了这孩子的命。 我在科普的时候到处都举这个例子,就是输液带来的风险会要人命的,所以真的要强调能口服,不注射,能注射,不静脉输液。 (采访)可能大家对输液真的是没有一个很正确的认识,认为输液就是比我吃药、打针快,但是他真的是忽略了它所存在的风险。